秋季是水产养殖动物生长、育肥的关键季节,但由于气候多变,光照相对减少,而池塘载鱼量有所增加,故易造成缺氧浮头,同时也会因氨氮、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导致水质恶化,所以养殖管理不能松懈。此外,秋季是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发季节,若管理不当,易造成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。
为此,提醒广大养殖户要抓好以下工作:
1、科学饲料投喂。秋季是水产养殖动物生长的大好季节,要适当增加投饲量,延长吃食时间。投饵量根据当天的天气、水质、摄食情况灵活掌握。适时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,以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,增强免疫力,不喂单一、过期、霉变的饲料。越冬鱼种池要尽量晚停食,增强鱼体抗病、越冬能力。
2、加强水质管理。要定期测定水质状况,如溶氧、pH值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。确保溶氧保持在4毫克/升以上,pH值7.5~8.5,氨氮不超过0.4毫克/升,亚硝酸盐不超过0.1毫克/升。注入新水,抬高水位,增加水体容量。常规鱼类池塘水位应保持在2~3米,虾蟹塘保持在1~1.5米。
3、重视病害防治。“白露头,鱼死不断头”。从池塘养鱼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来看,立秋之后鱼病将进入又一个流行高峰季节。因此,掌握秋季鱼类发病规律,采取“无病先防,有病早治”的积极措施,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。建议采取“外消”与“内服”相结合的方法,预防病害发生。普施1~2次杀虫药和1次杀菌药,同时在饲料里添加提高免疫力的药,如免疫多糖、维生素C、大蒜素等。
4、坚持早晚巡塘。秋季要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,查看活动和吃食情况,查测水色、透明度,及时捞出腐草。对河蟹、甲鱼等易逃养殖品种,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,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,夜晚加强防盗巡视。